得罪小人的下场如何?看完廉颇的故事就知道了,司马迁都觉得可怜

小宋古事汇 2020-05-11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宁可得罪君子,也不要去得罪小人。古往今来,有多少铁骨铮铮的英雄,最终都折在了卑鄙小人的手里,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些卑鄙之辈在背后搞得小动作实在让人防不胜防。

就比如赵国的名将廉颇,一生征战沙场,留下了赫赫威名,他因破齐扬名,而后攻打燕国官至宰相,可就是这样一个大英雄,最终却被一个为主子舔痔止痒的小人害的客死异乡,结局惨淡无比。

这个害廉颇的人叫做郭开。郭开何许人也?说来他也是出身极低,本来是安排给太子赵偃的伴读,素来厚颜无耻,一直谄媚于赵偃,待得赵偃成功登上了赵王的位置,他也跟着“鸡犬升天”。

他这个人心术不正,又十分贪恋权势,面对当时同样荒淫无用,爱好男风的太子赵偃,可算是找到了“知音”,据说郭开长相十分“帅气”,受到赵偃的喜爱。他就说自己通晓饮酒不醉,赌博不输的诀窍,再加上“献身”于赵偃,正对了赵偃的胃口,也算是开了不要脸的先河,竟然以此混到了赵国相国的位置。

按理说,这样的卑鄙小人,廉颇应该不会与他有任何关系,但是为何郭开要陷害廉颇呢?原来,廉颇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一身功劳全是凭借军功获得,自然是瞧不起这个“不要脸”的郭开了,在宴会之上,斥责了郭开。

谁也没想到,廉颇的这一番话,被郭开记恨了数十年,给他日后凄凉的结局埋下了种子。

小人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记恨别人戳他的“痛处”,因此就一直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廉颇。但是廉颇是谁啊,能在长平之战稳住阵脚的赵国四位虎将之一,长期对抗秦军,立下战功无数,于赵国有着莫大的功劳,岂是他郭开想收拾就收拾的?

所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直到廉颇被派往楚国作战,他的毒计才得以实施。

当时赵国也有着征服诸国的野心,而且国力比较强盛,《资治通鉴》记载:

“赵以廉颇为假相国,伐魏,取繁阳。”

廉颇带领着一众赵军在魏国一路攻伐,眼见就要取得胜利了,谁料郭开开始在背后对廉颇下绊子了。

郭开一直在朝堂中,深知这样一个道理:国君的大忌就是臣子造反,而这个赵王也是昏庸的君主,比较听信郭开的谗言,于是郭开就开始他的报仇:说什么现在外边廉颇要造反的消息已经人尽皆知了,大王要早作打算啊。

赵王一听,立刻就中了郭开的圈套,非常生气,我的王位居然敢来抢?问他该如何处置廉颇,郭开还算有点忌惮,小人都是胆小,只敢说先罢了廉颇的兵权,没有直接说阵前处死。

就这样廉颇在前方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眼看就要成功击败魏国的军队,后方突然传来了“乐乘代廉颇”的旨意。

廉颇的反应是什么?。廉颇一听,顿时就炸毛了,乐乘是哪里来的无名小卒,居然能替代我?火冒三丈的廉颇不仅没有听从旨意,反而带兵攻打这个想取代他的武襄君(乐乘)。

后来走投无路的廉颇只好临时反戈,投奔了魏国。魏国的君主虽然接纳了他,但是毕竟是之前的仇敌,所以也并不重用他,只是拜为上卿。廉颇没了用武之地,从此郁郁寡欢。

廉颇将,攻繁阳,取之。使乐乘代之,廉颇攻乐乘,乐乘走,廉颇亡入魏。

这就是小人逻辑可怕之处,你只要得罪了我,我就不让你好过,不管跟国家大事有关还是怎样,我只要报了仇就好,明明是赵国扩张的大好机会,就这么被浪费掉了;而外强中干的赵国也失去了一员虎将。

小人的报复是连绵不绝的,一旦尝到了甜头,看“仇人”倒霉,就非要踩一脚不可,而郭开作为小人中的极品也不例外。

虽然廉颇投靠魏国又辗转流落到了楚国,但是他身为赵人,仍然是想为赵国效力,当后世的将相和故事传出的时候,也是出于爱国的情怀称赞廉颇。

廉颇是有很好的觉悟的,在发现自己跟蔺相如争执会导致国家动荡后不惜立刻背着荆条请罪!所以廉颇无时无刻不想着回国效力,而此时的赵国也缺大将,赵王想到了廉颇,就想去看一下廉颇的近况能否继续为国效力。而郭开又冒出来使坏,贿赂了使者“令毁之”。

廉颇得知赵王派使者过来的时候,是非常高兴的。为了表现自己依旧强壮,以“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可用”,然而他不曾知晓使者已经被郭开收买。给赵王传话的时候就说道:“老将军虽然还能吃饭,但是在与臣谈话的一小会儿时间里,就去了三次厕所,如此身体怎能堪当大用呢?”

结果自然是“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就这样,奸诈的郭开再次“报仇”,剥夺了廉颇回国效力的可能,让廉颇一心为国效力的梦想破灭了,客死他乡,非常凄惨。廉颇对赵国是非常忠诚的,后来楚国去请他为楚将,廉颇虽然答应,但并没有为其尽力,最终郁郁而终,客死他乡。

对于廉颇的遭遇,司马迁都觉得可怜,最终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用4个字总结道:“唯小人毒。”

廉颇一生能征善战,让无数敌人害怕颤抖,也击败了无数战国有名的大将,这些困难和险阻没能打倒他,但是因为一个小人的两次陷害,让不败的他落得如此下场,真的令人感慨万分!所以历史总能带给我们教训:坏事的往往不是敌人的强大,而是背后小人的中伤!而之后缺少了大将的保护和明君的治理,赵国也被秦国灭国了。

通过郭开陷害廉颇这件事,我们就明白了什么叫做“将军百战未阵亡,文臣谗言轻丧生。”后人一定要吸取经验,不能与小人有任何的关系,他们的狡诈阴险,往往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值得一提的是,曾经多次胜秦的赵国大将李牧,也是因为被郭开陷害而死。

廉颇的结局令人唏嘘,一代英雄竟然被小人毁去,原因也只是因为在宴会上的斥责。可见我们在为人处世上就应该小心翼翼,一旦得罪了人,下场会是非常可怕的。

《智囊》全集中就记载到:当年晋景公派遣使者郤克出使齐国,结果被齐顷公的妻妾嘲笑,因此被郤克记恨,最终差点造成灭国惨祸。而后唐朝名将郭子仪深知其中道理,在为人处世上非常有分寸,接待不同客人时采用不同的待客方式。

他在接待相貌丑陋的客人时,就会事先将妇女退下,众人不懂,郭子仪回答道:

“杞貌陋,妇女见之,未必不笑(嘲笑)。他日杞得志,我属无噍类矣!(就没有我们存活的地方了)”

明代才子冯梦龙先生,将郭子仪的故事收录在《智囊全集》中,并与齐顷公的故事作比较,就是以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故事警醒世人。倘若郭子仪没有如此高的智慧,那么他就极可能与廉颇一个下场,最终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可见,权力是一时的,智慧才是永恒的。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他们都各有各的智慧,各有各的生存方式,这就是我们的文化根基。

曾国藩曾经说过:“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他能以中人之资,而成一代“圣贤”,就在于日夜勤学苦读。曾国藩的书桌上,就常年摆着这本奇书——《智囊全集》。

冯梦龙先生从先秦到明代,记录着1238则名人智慧故事,取材于帝王将相、士子儒生、女子平民,专门分析他们的锦囊妙计。

曾国藩日夜捧读,纪晓岚倒背如流,康熙只允许内部流传,都是为了传承《智囊全集》中智慧。因为,唯有智慧,才是“英雄不问出处”的立身之本。因此,笔者建议各位可以读一读这本奇书,唯有智慧才是处身不败的第一要素。

不过原版的乃是文言文叙述,理解难度较大。因此,笔者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一套,文、白对照版的《智囊全集》。

这一套2本精装书籍。只需一顿饭的钱,就可以让你像多活了2200年一样。请点击下方横条购买: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
正在为您加载更多...
© 2016 头条618 www.zz618.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public_r['add_beia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public_r['add_jubao']?> <=$public_r['add_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