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有尧舜之志还勤政,为何丢掉江山,两个细节预示明朝命运

资深人士说文史 2020-05-07

明朝是中国最后一个汉民族建立的王朝,同时也是夹在少数民族前后两个朝代的一个铁血王朝;前面赶跑了蒙古人,后面又被女真人打败,不得不说大明王朝这波操作让人费解;如果明太祖朱元璋九泉下得知自己的江山又被少数民族占据,估计非得气死。那么大明崇祯年间,明朝真的没救了吗?其实那时候明朝还是有一线希望,但希望却被崇祯皇帝生生掐灭。

我们先来谈谈崇祯皇帝朱由检,这个朱由检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好皇帝,继承了朱家人的血性和勇气,并且还特别勤奋,甚至快超过了朱元璋;但就是这样一个勤奋的皇帝反而守不住江山,其中的原因就是他光会去做,但是不会去思考,这是怎么回事呢?

网络上上一句话评价朱由检,我觉得特别贴切,“崇祯皇帝在勤政的路上狂奔,却在细节末梢上亡国。”简单点来讲,崇祯皇帝有尧舜的志向,却没有尧舜的能力,并且这人心眼特别小,还抠门。

崇祯皇帝两大缺点,心眼小,抠门

大家可千万别小瞧了这两个缺点,心眼小意味着不会容人,眼界窄,就没有大局观,就无法知人善用;抠门意味着大事上舍不得花钱,更不用说在民生上的投入了,钱攒在那里发毛了,也不知道该怎么用,这就是朱由检作为一个皇帝的弊端。

明朝到了中后期,国家制度和官员体系已经完全乱套了,长期以来皇帝们为了方便自己管理,随意按照自己的喜好增加一些官位和组织机构;并且为了制衡多方,任用文官集团,又信任宦官集团,而武官集团一直受到打压,导致了明朝晚期武将们想卖命却没有机会。

明朝的辉煌只存在于明宪宗之前,而在这之后的所有皇帝,或多或少都是有一些细节毛病,就是因为这些毛病,直接导致了国家越来越差劲。

皇帝随意更改法律规定

首先,就是政治和法律这些硬核的规定被皇帝随意更改,到了晚期,就连宦官都能随意更改,这两个玩意是一个国家立身之本,另一个是发展的保障,如果这些都得不到保障,也意味着国家命运就快到了终点。

财政上,明朝的皇帝们都不是啥大方人,一个个抠抠搜搜,国库里囤积许多银子,就是舍不得花在国家、百姓和官员上,特别是官员的工资俸禄,在明朝是非常的低,随便一个小商人的月工资,都比一个三品大员工资高。

这样的工资制度,皇帝们都还觉得挺正确,就不能给官员这么高工资,给你了地位,还想要钱,做梦去吧!工资低就算了,官员们贪点也能够过个好生活,关键是明朝的皇帝一个个嫉贪如仇,谁敢谈钱立马革职,还抄你全家。

特务组织抄家后,大部分财产归皇帝并且锦衣卫、东厂、西厂还很喜欢去诬陷一些稍微有点钱的大臣,只要你有点积蓄,那么对不起,你被盯上了,你赶紧犯个错,好让我们诬陷你;如果你没错,那么这些特务组织就给你安插一些过错,反正你被盯上你就完蛋了。

而对于这些不白之冤,皇帝们还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抄家后的钱,一大半都是皇帝的;就这样的王朝,能有几个大臣肯忠君爱国?你把大臣们都逼到绝境了,谁还肯给你卖命。

于是大臣们为了生存,只能够贪污受贿,并且把每月定时给特务组织交钱,而一些正直清廉的官员基本活不过几个月,所以大明王朝朝廷上的清官和好官都被害死了,而一些奸臣靠着贪污而活了下来,这就是大明的腐败根源。

魏忠贤有魄力,大事不糊涂

而到了大明末期几十年,朝廷大权基本都是魏忠贤等宦官把持,其实我认为魏忠贤反而更适合当一个皇帝,魏忠贤在任的期间,虽说国家腐败越来越烈,制度也崩溃了,但魏忠贤有魄力,有能力应对这些烂摊子,特别是魏忠贤是大事小事都是十分的精明,并且大事上一点都不糊涂。

在魏忠贤权力巅峰时期,后金女真攻打朝廷,这还是魏忠贤提拔一些名将去镇守辽东,并且自己还出资给辽东当军费;而明朝国内不断的造反,魏忠贤冷静的镇压了各个地区的造反声势,而当国家出现灾情疫病,魏忠贤也能够第一时间的妥善处理。

崇祯除掉魏忠贤,导致文宦势力失衡这个大宦官是一个野心家,但同时他也是一个大事不糊涂的野心家。有人曾说:“魏忠贤如果还活着,大明朝还能够再撑10年。”这句话说的也挺中肯,10年对崇祯时期而言,是一个大喘息的机会,一旦有十年的时间休息,那么明朝将焕然一新。

可惜的是崇祯把魏忠贤给宰了,并且大肆地打击宦官,而朝廷上文宦平衡的天平彻底失衡了,文官集团彻底掌握国家命运,崇祯皇帝还特别相信文官集团;但文官祸国殃民起来可是一点都不逊色于宦官。

文官赈灾不利,导致农民起义

崇祯年间,民间灾情严重,崇祯皇帝拨款下去赈灾,谁知道赈灾款经过一层一层的剥削,到了灾区政府手中就仅仅只剩几千两,这直接让灾区政府哭笑不得,上报的话,估计还没到皇帝手中,折子就被扣押起来了,所以灾区的官员真是有苦说不出,很多官员无奈自己倾家荡产去赈灾。

但杯水车薪,那么一点点钱真的不够灾民一个星期喝粥生活,无可奈何之下,再次要求下发赈灾款,当第二笔款子下来后,剩下的就几百两了,可见明朝文官集团的腐败有多么恐怖。

而灾区的百姓被逼无奈就揭竿起义开始了造反活动,李自成就是灾民的代表,而在北京的崇祯皇帝,压根想不到给钱给粮还造反,这群暴民实在不值得可怜,于是派军去镇压,而这些造反的平民,其实就是借着声势给明廷一个警告,并不是真心想造反。

但当官兵无情杀戮后,这群灾民彻底爆发,而远在北京的文官权臣们,却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自我享受;可怜的皇帝过于相信官员,而身边的宦官势力被清洗一空,也因此身边其实并没有任何耳目。

崇祯皇帝洗劫宦官,失去耳目,容易被文官蒙蔽

崇祯皇帝为此陷入了一段时期的抑郁,他实在不懂,给钱给粮了,钱也没被克扣,为什么灾民还是这样?崇祯的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归结于没有自己的耳目,没有属于自己的嫡系势力,朝中基本上文官是铁板一块,都是一门心思的蒙蔽皇帝。

而崇祯的勤政说白了,都是这些文官天天写一些歌颂皇帝、歌颂明朝的奏折,完全没有任何体现明朝现实的奏折,而崇祯帝还特别好大喜功,他认为明朝在自己的治理下已经扭转劣态,蒸蒸日上了,其实殊不知这完全都是文武百官蒙骗他的伎俩。

崇祯皇帝未招安李自成,失去一线生机

外有女真蒙古的侵略,内有李自成的反叛武装,明朝到了这个时候还是有一线生机,那就是招抚李自成;李自成自己并不讨厌明朝皇帝,他讨厌的是明朝腐败的官员和制度,李自成主动上书请降,只是要求崇祯给自己封王,并把陕西、山西的一些地区给他。

这个要求在明朝那个大厦将倾的时期,是一个非常有利于明朝统治者的机遇,也是明朝最后的机会,但崇祯皇帝这时候却是血性起来了,他高呼:“祖宗土地一寸不可分割。”于是彻底惹毛了李自成,而当时的明廷精锐部队都在辽东,已经没有多少可战军队,最后还是调来名将贺人龙去作战。

但是很搞笑的是,明朝让贺人龙去平叛,却不给他多少军队,就给了他几千部队,而且只有粮食没有军饷,最后还是贺人龙自己变卖了家产才筹备了军饷招兵买马,就这样还遭到崇祯皇帝的猜忌。

崇祯皇帝猜忌大臣,最后丧失江山社稷

但贺人龙带领的部队曾一度让李自成和张献忠的部队吃瘪,农民军队更是十分恐惧他的部队,不过最后贺人龙阻挡了农民军的攻势后,却被崇祯忌讳调回了北京,而贺人龙的部队只听他的,他一走,新的统领下来无法磨合部队。

因此,这支部队最后还是溃败,而李自成也率军杀入了北京城,到了危急关头,崇祯皇帝想紧急建设一支部队防卫北京,于是就问文武百官们筹款,按道理来讲,这时候危急存亡的时刻,百官们再精也要知道不捐意味着自己的荣华富贵不保了,但很遗憾的是,军费总体就才十几万,其中好多还是皇后带领后宫妃子们捐的。

更有甚者,北京红楼的姑娘都捐款几千两,一些大臣们还不如一个红楼姑娘,不过这还不是最可气的,最可气的是什么,是崇祯皇帝丫的自己的小金库还躺着近百万两,他自己都舍不得动。

就这样的氛围,皇帝不以身作则,臣子们都彼此推脱,最终还抵不过一群姑娘们爱国,这就是明朝灭亡的一个精神原因,文官不爱国,武将难卖命,皇帝更抠门,最终李自成攻入北京,大明王朝宣布覆灭。

结尾

纵观整个崇祯年间,皇帝勤政但是却不思政,过度相信文官集团,洗劫宦官势力,而有很多宦官是有能力的,办实事的,文宦势力失衡后,皇帝成为蒙蔽的对象,并且崇祯皇帝却时常容不下有功之臣,这也是崇祯皇帝的悲哀,大明朝的国运最后败在了崇祯皇帝的两个细节上。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
正在为您加载更多...
© 2016 头条618 www.zz618.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public_r['add_beia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public_r['add_jubao']?> <=$public_r['add_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