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里宋仁宗曹皇后都喜欢的“飞白书”是啥来头?

浙报融媒体 2020-04-24

《清平乐》图源网络

由王凯、江疏影领衔主演的《清平乐》正在热播。宋朝以文治国,无论是君主还是大臣,均好读书,尤以书法、绘画为乐。文学史上“唐宋八大家”宋朝占了6个,书法出了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四家”,绘画除了范宽、李成,更有燕文贵、武宗元、许道宁、赵昌、易元吉、文同、郭熙等。

《清平乐》热播,让“宋粉”们追剧之余,也看到了宋仁宗时代极其流行的一种书体“飞白书”。剧中,宋仁宗和曹皇后均爱极了这种书体,两人不仅常常各自临帖,有一次曹皇后要去仁宗处诉情意,也是命宫女带上一幅自觉最满意的“飞白书”和一坛自酿的墨曜酒。

宋仁宗的书法造诣,“飞白尤神妙”

宋仁宗赵祯是宋朝第四任君主,在位时间41年。最近,宋史学者吴钩的《宋仁宗:共治时代》出版问世,聚焦的也正是这位大宋皇帝。

在吴钩的笔下,我们得以知道宋仁宗也是一位颇有才情的艺术家。《宋仁宗:共治时代》里说,仁宗从小就喜欢绘画,“在春宫,闲时画马为戏”。他还通晓音乐:“洞晓音律,每禁中度曲,以赐教坊,或命教坊使撰进,凡五十四曲,朝廷多用之。”

其书法造诣也很厉害:“万几之暇,惟亲翰墨,而飞白尤神妙。凡飞白以点画像物,而点最难工。”这里的“飞白”,指的就是“飞白书”。

宋仁宗的“飞白书”艺术水准有多高?欧阳修在《宋仁宗御书飞白》中,用一个小故事讲述了他对仁宗“飞白书”水平的敬佩:“治平四年夏五月,余将赴亳,假道于汝阴,因得阅书于子履之室,而云章烂然, 辉映日月。为之正冠肃容,再拜而后敢仰视,盖仁宗皇帝之御飞白也。”

由于宋仁宗对“飞白书”的提倡和身体力行,仁宗时期许多文人也加入到“飞白”的创作大军中。晏殊前后写了四篇颂扬仁宗“飞白”的文章,欧阳修、苏东坡也对仁宗的“飞白”竞相称誉。作为臣子对皇帝书法的赞扬,不管其中有多少马屁成分,但至少也侧面说明仁宗的书法水平极为高明,否则以公正著称的欧阳修不会这么公然称赞。

历史上,“飞白书”到底是个怎样的“存在”

“飞白”,因笔画中有的似鸟头燕尾,又似鸟头凤尾,横竖笔画丝丝露白,飞笔断白,燥润相宜,似枯笔做成,故称“飞白书”。

据传,“飞白书”为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蔡邕独创。有一次,蔡邕在等待皇帝接见间隙,看到有几个工匠正在用蘸着石灰水的扫帚刷墙。由于扫帚比较稀疏,蘸水后水分不是很充足,加之墙面不够光滑,所以一扫帚刷下去,印在墙面上的水痕里仍有些地方会露出未被打湿的墙皮。这让蔡邕受到启发,经过反复思考和无数次尝试,终于掌握了蘸墨多少、用力大小以及行笔速度等方面的尺度,写出了黑色中隐隐露白的笔画,使整幅字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灵动、变化和飘逸,别具韵味。

蔡邕独创的飞白体,很快被推广开来。长期以来,“飞白”被理解为一种书体。北宋的朱长文在其《续书断》中评价道:“飞白之法,始于蔡邕,工于羲、献、萧子云。”“羲、献”,即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萧子云,为南朝梁书法家。之后,“飞白书”一直受到隋、唐、北宋帝王垂青。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并书的《晋祠铭》碑额,武则天亲自撰文并书丹镌刻的《升仙太子碑》碑额,皆采用了飞白书。至北宋时期,由于宋太宗、宋仁宗对此书体的极力喜爱,使“飞白书”的技艺在那时渐趋完善成熟,出现创作的最高峰。

“飞白书”的“后来”

“飞白书”曾在书法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无论是陆机的《平复帖》、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还是怀素的《自叙帖》,都运用了大量的“飞白”。明代的徐渭、清代的傅山、近代的齐白石和林散之,也都非常擅长“飞白”。

然而我们也看到,自宋以后,“飞白”就渐渐式微了。但受其影响,“飞白书”的今生是:它仍以其他形式,存在于艺术创作中。

丝丝露白的“飞白”笔法,作为书法的一种特殊笔法,现在还被广泛运用于各种书体中,在转换向背中,使书法的笔法逐渐丰富起来。

在绘画中,“飞白”则成了国画的一种特殊技法。有时在民间庙会上,会看到一些民间书画艺人创作“鸟虫书”或“花鸟字”,用的也是“飞白”技法。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
正在为您加载更多...
© 2016 头条618 www.zz618.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public_r['add_beia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public_r['add_jubao']?> <=$public_r['add_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