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小村下盘松 出了个家喻户晓全国闻名的巾帼英雄

王喜庆 2021-02-25

地名学是近代出现的交叉学科,与地理、语言、历史有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且许多地名都有着对衬关系。比如太行山里有东回舍就有西回舍、有南漳城便有北漳城。

我驾车出了上盘松村就想着应该还有个下盘松,果不其然出村往西不远就看到了下盘松的指示牌。两个村的区别在于上盘松在大山沟、下盘松在小山沟,小到如果没有这个指示牌你就不会开车进去。

说实话这个指示牌的名气太大了,大到我从小就知道指示牌上这个人,却从来不知道下盘松这个村。她就是上个世纪家喻户晓的“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

下盘松在百度上的词条几乎和上盘松一样是个空白,但是查到戎冠秀就大不相同了。可见历史没有忘记这个慈善的老人。

下盘松村中几乎看不到老宅,墙上粉刷的雪白,并且有许多鲜艳的宣传画。各家各户的门前都堆满了山柴,有的人家中还养着年猪。街上散养着几只大鹅,十分霸气,见谁叼谁,很有点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意思。

戎冠秀故居坐落在村内偏西的山坡上,屋后就是荒坡。房子显然是翻新过的,明显也大了许多。故居现在类似于老人的事迹展览馆,由村干部负责管理,来了游人即可开门,很是热情。

戎冠秀是河北省平山县人,(1896——1989)38年的老党员,早年投入抗日救亡,积极为八路军筹集粮草,组织妇救会,识字班,宣传抗日,积极支前,照顾伤员,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子弟兵母亲”。

抗战时期她带头为儿子报名参军,说:"我有三个儿子,都报上名,验上哪个那个去!要是不嫌我老伴老,让他给咱八路军喂马。"在她的带动下,下盘松一带出现了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上战场的热潮,这是太行山里经典的抗战一幕。

下盘松偏僻的地理位置和坚定的抗日群众使这里成了抗战的根据地。从前线下来的伤员经常送到这里养伤。戎冠秀带领村中的妇女们精心照料、用心护理,使得许多生命垂危的战士恢复了健康,重返了前线。

1949年,戎冠秀作为华北区的人民代表参加开国大典,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接见。回村后她对乡亲们说:"如今是咱们的天下了,咱们就跟着共产党建设新中国吧!"1953年她带头办起了当地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建国后,她对人民军队的关心和爱护不减当年。1951年,她的儿子李兰金(志愿军某部炮兵连连长)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她开导全家说:"兰金子是为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幸福牺牲的,死得光荣!"她的三个孙子长大成人后,她一个个又送到了部队上。

1960年她作为河北省赴福建前线慰问团成员去慰问解放军,仍象当年关心八路军一样为战士浆洗缝补。70年代,部队野营训练来到下盘松,她象当年一样,把妇女、儿童组织起来,分成洗衣组、缝纫组、慰问组。腾出最好的房子给部队住,她拄着拐棍儿挨门逐户去检查。对于我这个军人出身的人来说,这是十分熟悉而亲切的场景。

最后我想起了那句名言: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作者简介:

王喜庆 微博:庄上九爷。军人出身却喜欢听着音乐、开着车、浪迹于山水之间。多平台原创专栏作家。自得的是不喜欢文学的他居然写了百万文字于网上,而且图片比文字更专业;不足之处是尚有两个省份没有走到。

如若喜欢,敬请关注。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
正在为您加载更多...
© 2016 头条618 www.zz618.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public_r['add_beia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public_r['add_jubao']?> <=$public_r['add_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