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一家最后的晚餐,周皇后吃完哭泣:皇上,咱在南京还有一个家

诗珊涵义 2020-11-24

「势存则威,势亡则威,哀哉!」人生在世,多姿多彩,朝代更替更是如此,得势者雍容华贵,权势极盛;失势者如丧家之犬,树倒猢狲散。

握权,则赴者鳞集;失势,则散去。古往今来的皇帝们就是这样,有人赫赫一生或许最终只是一个惨淡的结局,也有人身不由己,生离死别只能苟延一息,无力回天。天下之人皆道“花无百日红”,皇帝何尝不是?王朝更替频繁,权力稍纵即逝,短暂的生命就像昙花一现。

人人自危,世议遂兴,且看崇祯皇帝那争论不休的一生。

俗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昏君如伴虎,固执己见,性情多疑,顶天立地,胆大妄为,为人称道,有人说他勤政爱民,赋税轻,也有人说他居高临下,自以为是,为人顽强不灵,但有一点是人所共知:他的一生,注定凄苦而短暂。

生离死别,少年成名

明朝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宦官横行,奸臣当道,官场腐败盛行,是一个变幻莫测的朝代。天启以后,皇帝宠幸宦官,一代奸臣魏忠贤横行朝野,庞大的文官集团掌管朝政,国势衰微,国家整体上并不太平。

天启七年,皇帝意外驾崩,因早逝,膝下无子,无法继承大统,因此,兄终弟及,少年时代的信王朱由检,身为皇弟,只能堪此重任,继位皇帝。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年少意气风发的崇祯帝登基后,勤政勤政,很快实施了一系列举措,迅速清除魏忠贤等奸佞宦官的势力,官场之风渐趋明朗。但是,初为皇帝的他,在铲除宦官势力的同时,也使明朝庞大的文官势力迅速膨胀,给后世埋下了很大隐患。

#1627年,陕北饥民闹事,民变成名,王二起事,明朝早已危在旦夕,东北女真人、努尔哈赤、皇太极风头正劲,此时的陕西民变无疑是火上浇油,登基不久的崇祯皇帝更是急不可耐。

有句话说得好,每个成功的男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崇祯皇帝就有幸遇见了温柔贤惠、美丽端庄的周皇后。

被称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在崇祯皇帝最忧心忡忡的时候,周皇后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在财政危机时期,她节俭守家,节衣缩食,甚至穿上补丁衣服,母仪天下,受人敬仰,她的贤惠大方也因此传为佳话。

“崇祯宫词”中有这样一段佳话:坤宁宫小太监秦氏在侍候周皇后的时候,偶然向周皇后问起,周皇后知道自己不识字,于是抽出空闲时间教他识字。有一天,周皇后审问他,即刻他便全然忘了,皇后怒气冲冲,将他跪下。

此时皇帝正好路过,打趣道:“我求您原谅我的先生,怎么样?”皇后佯装生气道:“这是一条不好的规矩。”小太监遂谢过了。可以看出,即使是在他们的地位最高的时候,也不过像普通夫妻一样玩闹,谈笑戏谑,情谊深厚。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内忧外患,已经是一团糟了,尽管他一直在努力收拾残局,但大明朝气已尽,灭亡在即,这只是时间问题。那时候土地兼并严重,“富田连阡陌,贫者无地”,官商勾结,民怨沸腾,可见当时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之深,百姓与朝廷的矛盾更加激烈。

因此流民四起,以高迎祥、李自成为主要领袖的起义军成了燎原之势,一路披荆斩棘,严重威胁到朝廷的安全。而且崇祯皇帝也没有闲着,一边清理魏忠贤的余党,一边挑选贤人去平反起义军,还处理袁崇焕等人,真是一件忧心忡忡的大事。

袁崇焕本人生性多疑,又固执无比,在以强硬手段杀死袁崇焕后,造成辽东局势不稳,而此时皇太极从北方突破长城到达中原,甚至直逼山东,引起朝野震动,使原本危在旦夕的朝廷更加难以应付。

后来,固执的崇祯帝没有听从周皇后的劝告,而是听信谗言,不断催促孙传庭出关迎击,最终导致了明王朝的灭亡。崇祯十七年,国难临近,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朝,李自成击败孙传庭后,逼近京城,崇祯皇帝已经是穷兵末路,无力回天了。

此时,周皇后对崇祯婉言说道:“皇上,咱在南京还有一个家。”其意为避寇南迁,后又东山再起,然固执如他没有听从周皇后的劝告,不愿走,选择继续作战,希望勤王兵马。

可是,现实却是残酷的,援军还没有到来,李自成大军就已经攻入了城门,一些守城的将士为了不让自己倒戈,只好大举进攻城门。城破前夕,崇祯皇帝与周皇后及诸位皇子、公主共进最后的晚餐,没有山珍海味,没有酒水佳肴,只是一些简单的小点心。

吃饭后,大家都哭了起来,周皇后哭着对皇帝说:“皇上,我早说过我们在南京还有一家呢。”说完,就回房去了,不久,就有皇后去世了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
正在为您加载更多...
© 2016 头条618 www.zz618.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public_r['add_beia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public_r['add_jubao']?> <=$public_r['add_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