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亮瞻局|大国战略竞争需求下的无人机转型(下)

澎湃新闻 2020-08-29

更贵更脆弱

随着无人机在战场上被越来越频繁地使用,作为对抗的另一方,反无人机技术也被日益重视。必须指出的是,相比有人机,无人机不仅没有特殊的战场生存优势,甚至还存在很多难以克服的劣势。我们在前文中已经看到以俄罗斯为代表的现代反无人机能力。

无人机并非真的“无人”,目前的无人机无非是将驾驶座舱转移到地面上,地面操纵员通过数据链远程对无人机发出操作指令,再结合并不完善的机载人工智能系统来执行任务。也就是说,如果切断来自地面的操作指令或干扰诱骗自主导航信号或程序,无人机就很可能变成一只任人摆布的笨鹅。如在2011年伊朗俘获“哨兵”的经典战例中,俄罗斯的“汽车场”电子对抗系统就很可能发挥了主要作用。

飞翼式布局成为当下隐身无人机常用的气动布局。

此外,无人机因体积有限,各种高灵敏度的光电传感器紧凑集中,且很难做到良好的电磁屏蔽,这导致其对定向能武器或电磁攻击的容损性较差。如果以激光武器攻击,不需要很大的能量就可以让无人机失效。而且中小型激光炮作战反应迅速,可实现“瞬间击落”,如部署于车载平台上将非常适合拦截无人机编队的饱和攻击。当然,其他可用于摧毁有人机的防空火力也均可对无人机构成硬杀伤。在叙利亚,俄军在基地防空作战中就曾广泛使用“铠甲”S1等近程防空系统“团灭”来袭无人机。

另一方面,大型无人机的高技术集成度正在逐渐抵消其相比有人战机的价格优势。被伊朗成功拦截的“哨兵”和“人鱼海神”单价均超过一亿美元,如此昂贵的机型如果在伊朗这样并不具备强大防空能力的国家面前都不堪一击,那么再投入巨额资金研发装备这种无人机的性价比就很值得商榷了。我们已经看到美国空军计划让F-22承担一定的战役侦查任务,并放弃了原定用RQ-4B“全球鹰”无人机全面取代U-2S“有人机的计划,后者就在最近刚刚出现于解放军北部战区实弹演习禁飞区上空,这是一款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经典战略侦察机,其至少还会继续服役到2040年;同时,美国陆军近来甚至频繁采用经改装后的加拿大庞巴迪公司的商务机(“挑战者”650),来执行针对中俄等国的抵近侦查任务。

常规气动布局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在高危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并不高。

转型挑战

不过无人机在今天面临的最大危机还并非反制手段的进步或采购成本的暴涨,它们在有人机身上表现的同样明显,战场需求变化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全球爆发的武装冲突类型仍然是低级别或非对称的,但随着世界地缘战略形势与大国竞争趋势的加速转型,大国间的对称性军事竞争正日益激化凸显。毫无疑问,无论对于美国、中国还是俄罗斯来说,为下一场对称性军事冲突做好充分准备都是确保国家安全的必选项之一,相关国家也都有理由相信,要想维持和平,就必须具备能打赢或者至少重创对手的能力。

在这种与过去30年差异极大的军事需求下,现有主要在非对称冲突环境下催生的无人机恐怕很难完美适用。无人机必须变得更为“智慧”,具备可媲美有人主战机型的独立作战能力,才能让其零伤亡与无需生命保障系统所带来的性能潜力优势变得有意义。显然,要达到这一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预见,未来的重点型号无人机发展路线图大致可分为两个层面:在任务层面,将从当前独立执行低层级任务,如靶机、炮射校正、侦查、察打一体等;到与有人机搭档执行较高层级任务,如在少量有人机领导下的对面打击、制空权争夺等;再到独立执行较高层级任务。在功能层面,则是从对面打击型无人机,到可承担超视距空战的截击型无人机,再到可执行近距格斗任务的全能型无人机。

我们已经可以从各军事强国公布的预研项目看到对上述路线图的相关探索与实践。在任务层面,作战型无人机,尤其是无人战斗机当下最现实的目标还并非独立空战,而是与有人机搭档执行较高层级任务。2019年3月,美国“忠诚僚机”项目的首款无人僚机验证机XQ-58A“女武神”成功首飞,该型机将主要用于与F-35有人战斗机搭档作战,一架“闪电”2可指挥数架“女武神”执行任务。按照美国空军实验室的说法,XQ-58A能够在上千公里远外(其航程为5500公里,超过F-35A一倍)为F-35提供侦察和预警信息,并可携带远程导弹对空中和地面目标实施打击。

美国研制的XQ-58A无人机,该机可以作为有人战机的“忠诚僚机”,协同作战。

无独有偶,2017年12月13日,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发表了一篇题为《俄罗斯针对F-22、F-35的“杀手”》的文章,指出下一代的俄军空战系统很可能是由两架有人战斗机协同20至30架无人战斗机来编组构成。上述猜测很快被证明并非空穴来风,我们在2019年8月俄罗斯空军的“猎人”B无人机试飞中便看到其与苏-57有人战斗机编组飞行的画面,这立刻被外界解读为俄方正在为有人战斗机与无人作战飞机的编组使用做相关探索。

2020年8月底,在俄罗斯多地和亚美尼亚同时举行的第6届国际军事技术论坛上,俄罗斯克朗施塔特公司也公开展示了一款名为“格罗姆”的“忠诚僚机”,研制方称该型机可执行情报收集、对地打击和电子战任务,将用于与苏-35和苏-57搭档使用。

无人空战的曙光

在功能层面,美国X-47C、俄罗斯“猎人”B、法国“神经元”、英国“雷神”,以及中国的“利剑”隐身无人机均已首飞,这些型号无论作为技术验证机还是可能采购装备的机型,均预示着专用对面打击型无人机(无人攻击机或无人战术轰炸机)离投入实战已经不远了。

但从无人攻击机到无人战斗机,两者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要求却有云泥之别。无人攻击机的作战模式相对简单,其依靠现有传感器技术,凭借预先航路规划、卫星导航、数据链控制,以及简单的自主飞行能力即可完成任务。战斗机却完全不同,空战环境瞬息万变,需要更高智慧的主观判断、逻辑分析和瞬时反应能力,这无疑对人工智能技术提出了重大挑战。从波音为美国空军准备了有人和无人两个六代机方案来看,美国对于下一代战斗机完全实现无人化仍没有十足把握。

俄罗斯近年来也加快了隐身无人机的研制,图为S-70无人机。

在不同空战环境下,人工介入程度存在很大不同。相对而言,超视距空战更有可能率先实现无人化,由于敌我相距较远留出了更充裕反应时间,理论上飞行员仅需要解决目标识别问题,即可将攻击操作完全交给机载计算机,而精确的自动目标识别也并不存在重大技术障碍。因此,对于主要执行截击任务的战斗机来说,其在机载计算机和空地数据链支持下有望在未来10年内实现无人化突破。

在视距内格斗任务中,电光火石间机载计算机必须用最短的时间做出最合理的战术决策,现有技术水平显然还无法胜任。但曙光已初现,2020年8月20日,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举办的“阿尔法狗斗”试验比赛正式落下帷幕,赫伦系统公司最终夺冠,并在虚拟空战中以5:0的压倒性优势击败了驾驶虚拟F-16战斗机的人类飞行员。赫伦系统公司在赛后表示,他们的AI算法已经进行了至少40亿次仿真,并且积累了12年的经验。需要指出的是,“阿尔法狗斗”试验也包括了无人机与有人机的编组项目。

当然我们还不能仅依据一次虚拟“电子游戏”就断定无人战斗机已经可以“狗斗”,正如该系列比赛主管默克所指出:“AI表现出超人的瞄准能力,尽管试验并不能确定AI战斗机在真实战场上的可行性,但我们能看到的是,在特定限制条件下,我们已经拥有了能够工作的AI,这本身就是一次巨大飞跃。”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原标题:宏亮瞻局|大国战略竞争需求下的无人机转型(下))

(责任编辑:姚文广_NN1682)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
正在为您加载更多...
© 2016 头条618 www.zz618.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public_r['add_beia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public_r['add_jubao']?> <=$public_r['add_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