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小升初代写简历,内心崩塌了

Miki粥 2021-09-18

图 | unsplash

文 | miki粥

你可能不知道,现在小升初的卷,已卷成了一条流水线。

最近有个年轻人找到我,说心里有一些教育困惑。

他感觉之前念书挺苦逼,六年级过着高三的日子,十二岁的人操着二十岁都不一定操的心。

每天考试随堂测,晚九点还在站路边期盼着公交车的车灯,凭借着自己在小学的勤奋和努力,最后考进了想去的学校。

那时候升学的方法就是做题,把一切努力与憧憬都砸在几场招生考试上。于是校内有了重点班,校外有了数不清的机构,“小升初保你上名校”的广告词在玻璃窗上连成一片。

升学凭成绩卷的厉害,天价的补习费,六年级的学生们近乎996乃至007的作息…某小学的推荐生名单出来后、我在校门口目睹的一位同学与妈妈抱头痛哭的场面。

但是现在回下个当年,虽压抑枯燥,还挺痛苦,但竞争再激烈都在表情,看得清清楚楚:多做一道题,多背一首诗,多抄一个单词,就可能成为最后小升初的赢家。

但是,现在小升初不考试了,自己反而看不懂了。

我说,你有哪里不懂了?

他没有直接回答我的提问,沉吟了片刻,说给我讲讲最近奇葩的经历吧。

01

有个认识了多年的老师给他发了条微信,让他中午去一趟她的办公室。到了开口没聊几句,直接推过来自己的电脑,让他帮忙修改一下学生的文书。

他觉得奇怪,老师您什么时候开始做大学申请了啊?这还给学生润色文书。

老师说,什么大学啊?这些都是小升初。

他仔细看了看,全是想读最强中学的小学生。每份简历挺震撼的:

三好学生、英皇八级、杯赛一等奖,该出现的名词果然全勤,一个没缺,并扯上这些名词将自己的梦想吹得天花乱坠。

结尾还不忘照应一下开头,对着想去的学校一通彩虹屁,甚至试图把“此致敬礼”翻译成英文。

他这才反应过来来,如今那几所顶流的中学已经没有了纸笔考试(其实是所有的都有的都没有了),想要申请就得提供简历——没错,写得还得是他这个留学生才熟悉的英文简历,在留学申请里被称为“文书”的东西。

用六七百个英文词汇,描写出自己过去六年小学生涯的历史成就,学生录取你的理由,然后附上自己个人简介、家庭情况。

这让他深受震撼!这是小学生的草稿?虽然连续用错的高阶单词和长难句透出了一点对于英文能力的透支,但这已经超越了自己对小学生的认知。

以至于“恍惚间感到自己的大脑像是在初高中数学课上似的”,完全跟不上啊!

但这还没有完。

随后被打开的三四篇文书,把杯赛一等奖换成希望之星五十强,或者把梦想从当外交官换成了当一名作家,总之各个都争前恐后地表现出自己是力争上游的“小学精英”。

他说,我作为一个已经在英国读大学的人,看着小学生们的简历竟莫名生出一阵自卑,因为自己的童年而自卑,自己那没有英皇八级,也没有希望杯一等奖,如果今天小升初,根本写不出这样一份亮瞎眼的英语文书。

那不就被淘汰了吗?

02

他叹了一口气,但就这样一份小升初简历,也就还是个初稿。

我知道,在升学的内卷中家长早早就准备给孩子攒起简历:

琴棋书画、足球篮球这些项目并没有太多的稀奇,就连骑马射箭,芭蕾管弦民乐都因为升学开始普及…

小学生钢琴九级、琵琶十级经常遇见,游泳乒乓球,甚至信息化至少拿到市级的奖项,才有希望。

所以,拼不过项目拼什么?拼讲故事的能力。于是,有能力的家长就自己撸袖子上,没能力的家长掏个几万块请来的修改乃至重写服务…

而且简历包装也有讲究,名校加持很重要,因为小升初收到的简历也是以麻袋计数,招生老师都是快速盲选。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分析说,名校都会提供课外课,包括思维训练(多是民办),校内天天学和课外每周鸡,效果能一样的吗?

这在中学招生老师的眼里,那就是职业与业余的差距。很多家长买“名校”学区房,却不知道校内没个助攻,这都不算真的名校。所以需要行家提前规划。

于是,就催生的小升初文书服务的流水线,不仅有代写/重写服务,还能提前根据家长目标校的“教育理念”,早早规划并重点培训小孩的兴趣爱好。面试过后还有视频演讲,家庭面试辅导,机构的服务全方位。

没有了考试的简单粗暴,变成了1000个英文词汇对决命运的一场暗战。

他问我说,这是公平呢?还是不公平呢?

是的,现在大部分人的小升初都已经开始划片摇号,甚至这里面也不乏名校。但是为了保住学校的成绩单——每年清北多少人,每年藤校又有几个,总是会有一撮自主招生,引得家长前赴后继。

买学区房看得是对口的初中,才艺的培养之前也是看中学特长的招生,各种杯赛就更不用说了,我遇到的很多小孩,其实到了3、4年级,才开始学奥数参加集训拼成绩。

就连搞了多年择校的老专家都对我说,一个小孩的未来决胜在小升初。

这,能不卷吗?

他说自己特别困惑,现在小升初都要过度包装文书,那以后会不会有一天,初中升高中要写研究生论文,高中申请大学得交篇博士论文?

会不会有一天,类似全美十项全能那样的比赛会蔓延到小学一二年级?

会不会有一天,幼儿园的孩子们都得打全国辩论赛?

会不会有一天,就连医院产房的墙上,都贴着文书代写的广告?

03

确实,小升初家长最焦虑。

因为现在没有考试,所以家长开始纷纷攒简历。大多数人带娃学才艺搞素质教育能风雨无阻,原始动力都不是为了培养兴趣爱好,只是为了上好学校这一件事。

所以素鸡总是鸡飞狗跳,弹琴总是亲子关系破裂的法宝。

升学鸡娃这件事,就连邓亚萍都不能幸免,她的佛系儿子本身并没有多喜欢打乒乓球,但为了读北京最好的中学(之一),被老妈逼着每天练球八个小时,最后拿到了全市青少第一。

我曾见过一个攒简历的妈妈,就因为少报了一项竞赛,就被朋友圈言语围殴(其实只是对她没让孩子考那个项目表示了下遗憾)搞到痛哭流涕…

她觉得自己耽误小孩进六小强、进清北,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而且,现在不是只有冲顶尖公立的家长才会这么焦虑,读国际学校的妈妈更焦虑,从孩子出生就开始为他们攒简历。

之前我写过,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顺义妈妈,入圈的首要任务,就是研究入住哪片儿别墅、考察周围都是什么类型的邻居,最好美术音乐不分家:

左边是曾梵志右边是潘德海,附近还得有奥地利的钢琴家。

因为对她来说,爬藤是十二年的规划,教育不能只是肤浅地找个老师学,更重要的是要做好优质环境的熏陶。比如,让娃从小和音乐家组团做音乐,随时能到邻居家看走廊上的微型画展。

有个妈妈我知道,她甚至曾经考虑,是不是花一笔钱,为小孩做个在线简历系统,能够比较优劣项,做针对性的资源补充…

唉,没有家长会放弃为教育拼一把的。

04

其实,有时候我也困惑,为什么家长会这么焦虑?尤其是他们中间多高知,甚至名校毕业,小孩超过他们的可能性渺茫…难道他们没意识到,自己焦虑的尽头,不也就是考上大学、找个工作吗?

甚至在大学生资源过剩的当下,985毕业的本科都去国家单位当司机开车。

但是他们还是焦虑,砸钱砸时间一定要挤进某些学校的大门,好像不这样,就辜负了来这个世界的意义一样。

后来,有个朋友跟我说,焦虑是因为层次感。

今天如果你生活在三四线城市可能没有这种强烈的焦虑感,因为一个985毕业生就是社会精英;

到北上广深就不够瞧了,清北教授周围都是名校履历的同事,中科院里博导扎堆,一个当博士的都有学历压力,能不焦虑吗?

焦虑会转化成对下一代的期望值升高,在去分数化的升学之路上,为了孩子的精致包装各种卷,通过流水线一样的操作,把他们送上暗潮汹涌的起跑线。

只不过,小升初虽有套路,但对倾尽努力的家长而言,依旧只是个盲盒——

卷到尽头,未必能如愿啊。

唉。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
正在为您加载更多...
© 2016 头条618 www.zz618.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public_r['add_beia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public_r['add_jubao']?> <=$public_r['add_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