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女生连写13个对不起后自杀:死因曝光后所有家长沉默了

长颈鹿妈妈 2020-11-16

"

多跟孩子聊聊天吧。

在他们经历挫折的时候,开导一下,孩子就不会再有绝望;

在他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及时拉一把,孩子就不会选择走上人生的绝路。

"

最近就看到了最令我难过的一张图。

纸上面写了4个“对不起”。

而最令人心碎的是,在白纸的右上角画了一副小小的、简单的素描。

这是两个背影。

一个大人,一个孩子。

他们手拉着手,向一片黑暗走去。

透过这幅画作,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极度渴望被爱,却屡屡遭到冷落,因而在生活中备受煎熬的孩子。

一个网友说:这片黑乎乎的东西,好像一个墓碑。这个大人拉着孩子,像是走进了一个坟墓。

没错。

这封写了4个“对不起”,而且还附带这样一幅画作的白纸,就是一份遗书!

在完成这幅遗书后,一名17岁高三女生,打开了家中的天然气,自杀了!

1

事情发生在陕西省安康市的一所中学。

正在读高三的小徐中午离校后,便突然失踪了。

然而学校却并没有及时通知家长。

10个小时以后,小徐的妈妈到学校接孩子回家,孩子却迟迟没有出来。

她又急匆匆地回家,发现孩子竟然也不在家。

这时候,小徐的妈妈着急了,因为这会儿都已经晚上12点多了。

她给学校班主任打了好几个电话,但没有一个是打通的。

她只好问跟小徐在同一个学校的同学,这时她才终于发现,原来自己女儿在中午就已经离开了学校。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小徐妈妈赶紧回到学校,要求看监控。

但由于疫情期间,整个高中都采取了封闭式管理,任何家长不得入内。

到了凌晨2点钟,经历5次拒接电话后,她终于与班主任汪某取得联系。

就这一句简单的“忘记了”,导致小徐失踪了十几个小时也没有被发现,错过了最佳的寻找时间。

随后,小徐妈妈终于在学校保安的带领下查看了监控,发现孩子是中午12点从学校侧门离开的。

终于,她发现孩子原来是坐公交车,前往老家平利县长安镇。

怀着满满的焦急心情,小徐妈妈立刻赶往老家。

终于第二天上午10点20分,她见到了自己的女儿。

但此刻,她却已经成了一具冷冰冰的尸体。

警方的接警登记表,这一行字触目惊心!

竟然只是因为考试成绩不好,就断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对这个问题,就连小徐的妈妈也感到非常疑惑!

她说孩子平日里不怎么爱说话,属于内向型性格的孩子。

但好在成绩还不错,一直排年级前100名。

孩子的目标是西北大学,一所“211”重点大学。

从这也可以看出,孩子对自身的要求确实是非常高。

然而,现实中对自己越是要求高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往往越差。

她们容不得自己犯错,只要遇到一点小挫折,就容易在自我悔恨中慢慢迷失自己。

正是小徐模拟考的失利,给她造成了极大的阴影,因此她在离开学校前,留下了一张纸条,上面写了4个“对不起”。

随后,小徐妈妈又在她的手机备忘录里发现了9个“对不起”,加起来已经整整13个了。

这句话带着小徐深深的懊悔,不仅是对自己说的,也是对父母说的。

但小徐的悲剧却给了所有家长一个警醒:不要光顾着看孩子的成绩,也要多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2

国内外知名的心理学教育专家都曾对外向型和内向型性格的人做过很多研究分析。

这两种完全不同性格的孩子,在遇到挫折后的表现也会大不相同。

对于性格外向的青少年,他们遇到挫折、困境时,通常会选择向外表达自己的不满(攻击力)。

所以会出现挑衅他人、打架斗殴等让老师和家长十分头疼的品行问题。

对于性格内向的青少年,表面上他们很听话懂事,看上去不像是会出什么问题的孩子。

但这种表面上的平静非常具有“迷惑性”。

因为内向型孩子的攻击力会转向内部。虽然他们不会顶撞老师,与家长发生争执,更不会与同学打架,但这种攻击力都会化作对自我的攻击,例如:内疚、自责。

这种情况,由于其隐秘性,所以常会让家长与老师错过最佳干预期。

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尤其要注重他们的心理问题,及时开导。

其实正处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上还是会比较依赖父母的。

他们渴望父母的理解、支持,尤其是在遇到挫折以后。

如果当他们选择向父母吐露心声时,而家长却常常以“太忙”、“没时间”来搪塞孩子的需求,那么以后他们就再也不会向家长展开心扉。

尤其是在考试成绩方面,当孩子考差了以后,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安慰,而不是责怪,否则他们就会把考试看成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导致自己每天都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中。

3

家长到底要如何跟孩子沟通?

要一对一平等谈话

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家长经常用得口头禅是:“我跟你讲”、“你要记住”、“你听我的”、“我是为你好”......

这些命令式的话术,在我看来根本不是两个平等的人在交流,而是上级在对下级训话。

孩子不想跟家长聊天的原因是,每次主动的抱怨,得到的都是说教。

而这句话其实透露了两个问题:

1、与孩子交流的时候,家长的身份到底是什么?

2、家长应该用什么态度去回应孩子?

对于孩子,尤其是初高中的青少年而言,他们最渴望的是得到他人的认同感,当他们对你抱怨或者吐槽一件事情,他们的重点并非在于事情的本身,而是希望作为倾听者的你,可以认同的他观点和感受。

通常在这个时候,尤其是当孩子抱怨起了老师或者长辈,很多家长都会出现一个常见的毛病——一言不合就开始说教。

一次半次可能孩子还能接受,但是当次数一多了,时间一长了,就会引起一种“超限效应”,这是心理学上一种因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面对孩子的抱怨,家长可以先询问清楚原因和表达你的理解和认同,然后再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

听起来很简单,但为什么很多家长都没办法做到呢?这就涉及到了身份的问题,当家长跟孩子聊天的时候,你的身份应该是孩子“朋友”,而不是孩子的“长辈”。

为什么孩子愿意跟朋友聊天却不愿意跟家长聊天?

是因为他们可以在朋友身上找到认同感和共鸣,而在长辈带给他们的永远都是一种压力。

家长作为孩子的倾诉对象,在回答之前可以先了解和询问清楚,再给予回应,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对孩子的压力。同时,当孩子觉得家长是一个可靠的朋友,他就会跟你透露更多生活上的烦恼甚至是心底话。

要一心一意专心沟通

当孩子来找你沟通的时候,请给予重视。

当孩子主动来跟家长聊天的时候,要把视线以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

心理学家爱尔施沃斯发现,目光接触是最为重要的身体语言沟通方式。

而根据《社会心理学》,目光接触作为一种非语言沟通,它能够传递很多重要信息,而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它显示了兴趣的有无。

当家长的目光没能够跟孩子的进行接触和交流,自然而然地,孩子就会认为你在专心看手机,对于他的话题完全没有兴趣。同时,他也会失去分享的欲望。

在进行眼神交流同时,也要给予孩子有效的回应。

至于什么是有效的回应?

如果孩子是跟你寻求帮助的话,那就可以给他提出合适的建议。

如果孩子是跟你分享日常的话,你可以提出譬如“然后呢?”,“为什么呢?”等等的引导性问题。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作为家长的你,除了在认真聆听之外,对于她的生活也非常感兴趣。

这样可以从根源解决孩子认为你在敷衍且忽略他这个问题了。

设立固定的交流时间

有家长可能会觉得:“我工作很忙,有时候当孩子想要跟我聊天的时候我都抽不出空来,这该怎么办呢?”

为了杜绝这个情况并且延续孩子跟你沟通的兴趣,最简单的就是设定一个固定的交流时间,比如饭后一家人可以坐在客厅聊聊天,又比如说在孩子睡觉前的十五分钟来一个谈心时间。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个交流时间需要是“固定”的。

当你们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去聊天和分享一天发生的事情,在周遭气氛的带动下,孩子也会愿意开口跟你们去分享,去谈心,而你们的话题也可以随着时间的流动而越发深入。

除了可以避免了因为正好在忙碌,忽略了跟孩子的交流的情况之外,这样的一个固定环节更是可以成为双方一天中最放松的时间。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家长,都百利而无一害。

愿所有家长都能够跟孩子们和谐共处,成为孩子心目中最可靠的倾诉对象。

-END-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
正在为您加载更多...
© 2016 头条618 www.zz618.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public_r['add_beia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public_r['add_jubao']?> <=$public_r['add_tj']?>